足球直播吧

足球直播吧

千古第一檄文,千古第一檄文火吗

访客00

大家好,我是臣臣,关于千古第一檄文,以及千古第一檄文火吗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可能大家还太了解,臣臣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相关知识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上三大檄文是哪些?

没有“三大檄文”的说法千古第一檄文,知名的檄文有《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校部曲文》、《为李密檄洛州文》、《七大恨》、《第二次讨袁宣言》等。

1、《为袁绍檄豫州》

《为袁绍檄豫州》是汉魏间文学家陈琳在官渡之战前夕为袁绍撰写的晓谕刘备及各州郡讨伐曹操的檄文。

文章从袁绍与曹操两人对比出发千古第一檄文,准确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士大夫心理千古第一檄文,着力于曹操的不良与非正义,以达到声讨曹操的目的。

文中攻击曹操家世卑污,其人龌龊无能,痛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作威作福,杀大臣,盗坟墓,忘恩负义,罪不容诛,告谕豫州吏民认清形势,从内部配合此次伐曹之举。

全文铺张扬厉,语多骈偶,气势刚健又不流于拙朴,有骨鲠之气而又文采斐然,历来传为名篇。

2、《檄吴将校部曲文》

《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东汉末年文学家陈琳站在朝廷立场,为讨伐孙权所作的檄文。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最后一次亲征孙权。曹操到达合肥后,巡行张辽的大胜之地。曹操感叹万千,久久不能平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是,曹操给征东将军张辽大量增兵,又令陈琳做《檄吴将校部曲文》,以劝勉东吴的将校部曲们尽快投降。

3、《为李密檄洛州文》

《为李密檄洛州文》是隋末唐初文学家祖君彦为起义军首领李密所创作的一篇檄文。这篇檄文痛快淋漓地揭露千古第一檄文了隋炀帝的滔天罪行,展现了以李密为首的起义军阵营强大的声威和必胜的趋势。

文章首先用大量篇幅声讨隋炀帝的罪恶,再大力宣扬起义军的豪壮声威,最后晓谕隋朝将领官员归降义军。

它不仅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是一篇内容宏富、风格雄放、具有文学价值的骈文。

全文言辞精巧,规模宏大,引经据典,结构谨严,气势如虹,吸收与发挥了骈文注意锤炼的优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变典雅为通俗,使之更切合实用,充分发挥了宣传号召的力量。

4、《七大恨》

“七大恨”为后金政权君主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 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七大恨”的政治性远远大于感情性,全文并没有过多的实质内容,意在挑起女真内部对中原的仇恨,从而达到努尔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5、《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4年,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伐袁世凯的活动。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

5月8日,各省军人在广东成立军务院,拒不承认袁世凯为总统,宣布由军务院“指挥全国军政”。

9日,孙中山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们继续战斗,全国人民一致响应,海外华侨也纷纷通电声讨。

22日和29日,袁世凯的心腹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也先后宣布独立,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而亡。护国战争随之结束。

骆宾王《讨武曌檄》为什么传扬千古?

武则天唐高宗弘道元年,李治驾崩,随即中宗李显即位,第二年武则天就把李显废黜,立睿宗李旦,不管立谁,真正掌权的还是这个“妈”。也别说是俩儿子做皇帝,就算当年她老公在世,武则天不也权倾朝野,为所欲为嘛!现在的武则天虽没有皇帝之号,但却有皇帝之实。当然若论武则天的政治才干,胜过须眉无数,但中国古代的正统意识强烈,一是李家政权名存实亡,一是女人秉政,这哪里受得了?于是不少人秉持春秋大义反对武则天,这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徐敬业。当然老徐反对武则天也有个人恩怨,可不管咋说,老徐还是打着正义的大旗在扬州起兵,掀起讨武战争。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次战事在历史上没有啥可圈可点之处,武则天大兵一发,徐敬业便溃不成军,可这篇檄文却名垂千古,与王勃《腾王阁序》并称为“骈文双壁”。那这篇文章究竟为啥让武则天不寒而栗?先梳理一下文章大意,骆宾王说: 你武则天有什么好得瑟的,你当年不就是太宗的一个宫女吗,负责给太宗皇帝换换衣服啥的。之所以后来得以受宠,还不是因为你不要脸,勾引高宗,你手段卑鄙,后来才如愿以偿。当你得宠之后专会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你与狐狸精有什么区别。你不但有狐狸惑主的秉性,还有毒蝎之心,才狼之性,以至于你残害忠良,甚至“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天下为人不齿的事情还有哪些你没干过?这次清乱我们义军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粮有粮,铁骑成群,玉轴相接,就凭俺们这个实力,你武贼这次必定玩儿完!可同志们,你们这些人或是李唐王朝的子民,或是李唐王朝的宗亲,你们不少人在先皇临终之时曾委以重托,你们难道都忘了吗。可你们现在看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皇的坟土还没干,可是他所立的新君被武则天弄哪去了?大家伙难道不为之痛心疾首吗?假若现在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挽救危局,大家功不可没。可假如你们徘徊不定,不能认清时势,一旦武贼被灭,你们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同志们,我不多说了,只看看现在的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吗?就冲这一点,你们也应该早与武贼划清界限! 现在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之所以流传广远的原因: 第一:就文章形式而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这篇文章使用的体裁是骈文,骈文最大的特点是音韵和美,对仗工整,长于用典。如“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对仗甚工;如“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不但对仗工整,霍光、刘章、汉飞燕、褒姒的典故也用的恰到好处。但骈文也有冗拖的缺点,而骆宾王恰恰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骈文的优势,扬弃骈文的约束,让人读过之后仅就直觉就有一种震撼,引起共鸣。 第二:就文章内容而言,骆宾王善于攻心,调动读者的情绪 。如骆宾王说“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在双方即将交战的时刻,总会有一些墙头草,骆宾王搞懂了他们的心理,告诉他们假若不认清时势,一旦败绩,后果不堪设想。通过给这些人一些威慑的方式瓦解中间力量,起到争取他们的作用。再比如“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把对方都视为自己的力量,甚至包括了敌军中的一部分力量,让人读过之后深感亲切,最大限度的争取到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三:就文章风格风格而言,直抵人心灵深处,给人强烈的触动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痛陈武则天的卑鄙行径,起到神人共怒的作用。但这是檄文通常的做法,与其他方面比较而言,尚不足为论。当然本文对武则天的批判是站在骆宾王立场而言,至于武则天的历史功绩不在本文讨论范畴,特此声明。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滕王阁序》为何会被很多人称为千古第一文?

? ? ?滕王阁序》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作品。唐初四杰的风格,既受南北朝浓艳倚靡的宫廷诗风的影响,如通篇用骈体写作,又有了一种清新自然的勃勃生机,不似南北朝时的儿女怀春之类的内容,而是多加了对人生的感慨,对生命的观照。《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贫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是何等的豪气冲天。而且,也对唐中期的以浪漫主义为主流的诗坛摆脱掉前朝之风,竖立起自已的风格旗帜起了很大的开拓作用。

? ?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自唐以来,骄文无论作为表达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文体,一直受到种种指责。有的人认为骄文是“宫廷文学”、“贵族文学”,“是一股逆流”;有的人认为“骄文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大都持否定的态度,这些看法值得商榷。 骄文产生于魏晋,经南北朝的发展、繁荣直至唐初。“四杰”续六朝文学传统,屡有优秀作品,而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骄文的最高成就。 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变流行的装演粉饰为抒写真情,脱离“宫廷文学”的樊笼,拓展了骄文的艺术境界。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一种是用词简练,通观王勃全文,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笔老到之举,岂是一个精字了得。描写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目了然。描写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也是数字。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第二:点睛妙用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写散文者应记之。

 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熟读唐诗三百首,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种情况下,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博览群书,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来皆成句,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厚积薄发,看多了,识多了,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南昌周边)”。如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节令)。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可见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浑然不着痕迹,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临时抱佛脚,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画蛇添足罢了。而且知识面不广,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写文时的大忌,愿文学爱好者明之。

 第四:收放自如

一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终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诠释之重,这样层次感分明,中心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

求原文及注解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jì,到,及。)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bì)。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huì dí,用美丽的羽毛织成的衣服,皇后礼服),陷吾君于聚麀(yōu)。加以虺蜴(huǐ yì ,毒蛇和晰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zuò,皇位、国运)之将尽;龙漦(chí),龙的唾液)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爱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掊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首段历数武氏的种种丑行和罪恶。作者是从三方面来进行揭露的:一是揭露武氏肮脏的发迹史;二是揭露武氏残暴的杀戮史;三是揭露武氏想取代李姓做皇帝的阴谋。段中"加以"、"犹复"二词是分层标志,同时也表示一种递进关系。三种罪行之间,前者已然为人所不齿,后者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段文字,便在数落武氏的罪行中推向了情感的高潮。段未数句,则是感叹朝中无人,大唐的江山就要落在了禽兽的手中,有鞭策激励忠臣志士之意,又使整篇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二段写李敬业为拯救李唐江山,起正义这师,誓扫武氏妖孽。一写李敬业用心之忠义,二写李敬业军威之雄壮。而写军威数句,最有声色。读之,觉有千军万马呼啸而来,风云为之变色,天地为之震动,全然是席卷之势。

末段笔锋一转,意在争取人心。作者亦擅长思想工作,段首至"六尺之孤何托",是动之以情;此下至"必贻后至之诛",则是晓之以理。而灵魂所在,乃在责之以"义"。"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八个字,似一记记重锤敲击。"一掊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高宗尸骨未寒,诸君莫非已忘了他的托付?他的子嗣如今是怎样的处境?诸君欲将何为?良心何在?人皆有羞恶恻隐之心,面对这样大义凛然的指责,天下有几人不抨然心动呢!这便是劝说的艺术,便是文章的魔力。段末"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句,亦富感染力。从行文结构来看,这一句是笔锋陡转,而又结语峭劲,有平地惊雷之势。

檄,是一种特殊文体,是军用文书的一种,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声讨敌方的罪行,并号召天下人响应和拥护己方。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篇檄文堪称"双璧"。其一是汉末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其一是本篇。这两篇檄文,都有逸闻佳话。陈琳的檄文是声讨曹操的,曹操看了大喜,说陈琳文章写得好,读了可以医头风病。骆宾王的檄文是声讨武则天的,武则天看了,说没有重用骆宾王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失职。"双璧"之中,骆宾王的这篇又比陈琳的又稍胜一筹,也更为人称道和传诵。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云:"檄者, 也。宣露于外,然明白也。……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词断。""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词断"是好檄文的标准。拿这十个字来评价本篇,也是最恰当不过的。本篇可以说千古檄文的典范。读之,总使人想起一句诗--"壮士提刀看草檄"。本篇富有气势和感染力,字句铿锵,掷地作金声。《古文观止》的编注才称赞本篇,说:"雄之劲采,足以壮军声而作义勇。"

骆宾王 【作者小传】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早慧,七岁能赋诗,有“神童”之誉。早年随父游学于齐鲁一带,有志节,以诗文著称,与当时著名文士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曾在道王李元庆幕府中供职,后又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薄。此间曾随军到过西域,及宦游于蜀滇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官至侍御史,因上书言政事而获罪入狱,并贬为临海县丞,乃怏怏弃官而去。光宅元年(684)武则天称制,李敬业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起兵反对武氏。他投在李敬业幕下,专撰军中书檄。讨武失败后,下落不明,有说投水而死,有说在灵隐寺出家为僧。 骆宾王怀才不遇,一世落魄,但其诗文却颇有成就。他善为五言诗,七言歌行尤为擅长,其中不乏托物寄兴,直抒胸臆的佳作。这些都奠定了他作为“唐初四杰”之一的地位。 骆宾王的诗文,早在唐中宗时,就有人为之搜采结集,仅存一百余篇。其诗文集名称甚多,至明胡应麟始命名为《临海集》。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最称完备。

伪临朝武氏者〔1〕,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6〕。密隐先帝之私〔7〕,阴图后庭之嬖〔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9〕;掩袖工谗〔10〕,狐媚偏能惑主〔11〕。践元后于翚翟〔12〕,陷吾君于聚麀〔13〕。加以虺蜴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残害忠良〔16〕,杀姊屠兄〔17〕,弑君鸩母〔18〕。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19〕。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20〕;贼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虚侯之已亡〔23〕。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24〕;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25〕。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26〕。奉先帝之遗训〔27〕,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28〕,良有以也〔29〕;桓君山之流涕〔30〕,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32〕,爰举义旗〔33〕,誓清妖孽。南连百越〔34〕,北尽三河〔35〕,铁骑成群,玉轴相接〔36〕。海陵红粟〔37〕,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38〕,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39〕,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40〕。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41〕,或地协周亲〔42〕,或膺重寄于爪牙〔43〕,或受顾命于宣室〔44〕。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45〕?傥能转祸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勋〔48〕,无废旧君之命〔49〕,凡诸爵赏,同指山河〔50〕。若其眷恋穷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52〕,必贻后至之诛〔53〕。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选自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 【注释】 〔1〕伪:指非法的,表示不为正统所承认的意思。临朝:莅临朝廷掌握政权。〔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3〕下陈:古人宾主相馈赠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而,古代统治者充实于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亦称“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充当过唐太宗的才人。〔4〕更衣:换衣。古人在宴会中常以此作为离席休息或入厕的托言。《汉书》记载:歌女卫子夫乘汉武帝更衣时入侍而得宠幸。这里借以说明武则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宠幸。〔5〕洎(jì记):及,到。晚节:后来。〔6〕春宫:亦称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7〕私:宠幸。〔8〕嬖(pì闭)宠爱。〔9〕蛾眉: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10〕掩袖工谗:说武则天善于进谗害人。《战国策》记载:楚王夫人郑袖对楚王所爱美女说:“楚王喜欢你的美貌,但讨厌你的鼻子,以后见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办,楚王因而发怒,割去美女的鼻子。这里借此暗指武则天曾偷偷窒息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宠的事(见《新唐书·后妃传》)。〔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12〕元后:正宫皇后。翚翟(huì—dì灰狄):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翚,五彩雉鸡。翟,长尾山鸡。〔13〕聚麀(yōu忧):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语出《礼记·曲礼上》:“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现在当上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14〕,虺蜴(huǐ—yì毁易):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为有毒。〔15〕狎:亲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16〕忠良: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亮等大臣。〔17〕杀姊屠兄: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陆续杀死侄儿武惟良、武怀远和姊女贺兰氏。兄武元庆、武元爽也被贬谪而死。〔18〕弑君鸩(zhèn振)母:谋杀君王、毒死母亲。其实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弑,臣下杀死君王。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19〕窥窃神器:阴谋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20〕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二句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张本。〔21〕宗盟:家属和党羽。〔22〕霍子孟:名霍光,西汉大臣,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继位,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汉王朝的重臣(事见《汉书·霍光传》)。作:兴起。〔22〕朱虚侯:汉高祖子齐惠王肥的次子,名刘章,封朱虚侯。高祖死后,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事见《汉书·高五王传》)。〔24〕“燕啄皇孙”二句:《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时有童谣说“燕飞来,啄皇孙”。后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因无子而妬杀了许多皇子,汉成帝因此无后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汉灭亡。这里借汉朝故事,指斥武则天先后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致使唐室倾危。祚,指皇位,国统。〔25〕“龙漦(lí利)帝后”二句: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当夏王朝衰落时,有两条神龙降临宫庭中,夏帝把龙的唾涎用木盒藏起来,到周厉王时,木盒开启,龙漦溢出,化为玄鼋流入后宫,一宫女感而有孕,生襃姒。后幽王为其所惑,废太子,西周终于灭亡。漦,涎沫。〔26〕冢子:嫡长子。〔27〕先帝:指刚死去的唐高宗。〔28〕宋微子:微子名启,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殷亡后,微子去朝见周王,路过荒废了的殷旧都,作《麦秀歌》来寄托自己亡国的悲哀(见《尚书大传》)。这里是李敬业的自喻。〔29〕良:确实、真的。以:缘因。〔30〕桓君山:东汉人,名谭,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31〕社稷:原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32〕宇内: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33〕爰:于是。〔34〕百越:通“百粤”。古代越族有百种,故称“百越”。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远的东南沿海。〔35〕三河: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36〕玉轴:战车的美称。〔37〕海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地在扬州附近,汉代曾在此置粮仓。红粟:米因久藏而发酵变成红色。靡:无,不。〔38〕江浦:长江沿岸。浦,水边的平地。黄旗:指王者之旗。〔39〕班声:马嘶鸣声。〔40〕喑:(yìn阴)呜、叱咤(zhà炸):发怒时的喝叫声。〔41〕公等:诸位。家传汉爵:拥有世代传袭的爵位。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42〕地协周亲: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亲。协,相配,相合。周亲,至亲。〔43〕膺(应yìng):承受。爪牙:喻武将。〔44〕顾命:君王临死时的遗命。宣室: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45〕一抔(剖póu)之土:语出《史记·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将何法以加之乎?”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继承皇位的新君。安在:有本作“何托”。参阅前注〔20〕。〔46〕傥:通“倘”,倘若,或者。〔47〕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48〕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49〕旧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义近。〔50〕“同指山河”二句:语出《史记》,汉初大封功臣,誓词云:“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这里意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山河为誓。〔51〕穷城:指孤立无援的城邑。〔52〕昧:不分明。几(jī机):迹象。〔53〕贻(yí怡):遗下,留下。后至之诛:意思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语见《周礼·大司马》,原句为“比军众,诛后至者。”

卢照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檄文《讨武曌檄》的作者。()

错误。《讨武曌檄》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神童诗人骆宾王。《讨武曌檄》原名为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为进一步攫取最高权力做准备。大唐军三代徐敬业表示不服,要讨伐武则天的篡逆行为。当时,骆宾王是徐敬业的策划顾问,便写下此千古奇文。

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公元689年称帝以后的事,可以推知题目《讨武曌檄》是后人改的。补充:徐敬业的爷爷是大唐开国元帅徐茂公。

千古第一檄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千古第一檄文火吗、千古第一檄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沃顿湖人战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